溯記憶-石膏x當代藝術展
| 關於虛幻的真實世界記憶封存|
新板藝廊自105年起與北師美術館共同策劃,合作推出一系列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贈與之19世紀石膏翻模作品,本檔特展以此作為起頭,以其創作媒材石膏為主軸,從歷史、應用方式、創作方式、產品使用等方向做出發,讓民眾更熟悉「石膏」這項媒材,不僅可使用於製作複製品上、作為翻模材料、亦可用石膏當作創作媒材,希望透過本次特展,讓民眾能夠熟悉多元媒材的可能性,以達藝術推廣之效益。




















| ╾ 無限風景 ╾ |
周佑貞,出生於高雄,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創作組。
作品從遊戲經驗出發,藉由對於風景的觀察,以海作為主要書寫與創作的對象,試圖解析自身與風景、風景與創作、創作與自身的關係。創作探討景框之外的無限空間、整體與局部的相對性、「大」的概念與性質與詮釋、虛擬圖像的觸發與真實風景的經驗。表現風景中的自然、自然中的物件、物件中的質感、質感中的空間、空間中的局部。將遊戲中虛擬風景的感知與經驗,透過繪畫的圖像表達。研究螢幕每個場景呈現的方式所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意義,過程中無意識的挖掘與累積對於虛擬影像的認知。並以石膏版畫為創作實踐的媒材,使用疊色技巧與針筆刻畫方式,製造畫面多樣性層次,以「凸起的線」處理物件中的質感與空間。並且藉著形式的巨大與內容的無限性,探討視覺對於「大」引發的情感狀態,將可見的表象背後,基於無限的、不可見的事物,交付於想像力與精神反射作用,再現於創作之中。







|╾ 翻模記憶 ╾|
謝孟哲,1994年出生於彰化,現正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在學中。
創作媒材以水泥、石膏、玻璃纖維為主,藉泥塑及翻模的過程來討論時間和記憶間的關係。謝孟哲試著用泥土來堆塑出記憶裡的景象,再透過翻模記錄當下的狀態及糾葛,記憶就像模具般的存在,每當回想時,就像是在翻製當時的事件。藝術家運用了石膏及水泥進行不同比例的調和來創作,攪拌的過程裡,記憶猶如石膏和水泥,沒辦法阻止其硬化過程、重塑、改變,也無法將之還原的,如同始終追不到所流逝去的時間和過往。時間不停往前,現在的我們無法回頭,無法回到過去,在人生之中,常有很多的爭吵、誤解及錯過,很多想挽回卻再也不能挽回的事情。這些場景即使在事件過後仍然在那裏,而發生過的事情,就像是可以在腦海裡一再重播的影像,歷歷鮮明,但卻已停留於遙遠的過去中,是再也觸碰不到的距離。











|╾ 異常真實 ╾|
洪敏瀚,出生於臺中,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
創作脈絡以對自身存有的困惑與焦慮,進而不斷尋找存在意義與自身位置。嘗試在平面與立體的各自表現形式中探索敘述的可能。藝術家擅長於觀察生活中事物的局部狀態,將生活物件間的局部關係先以石膏製模,並翻製成 FRP 成品後,再重新且重複編排的手法,形成一個新的個體呈現。試圖將生活中有明確意義或可共同認同的事物與時空的關係狀態拆解再重組,使思緒並未因抵達物件的表面而直接折返,而是在這過程中獲得更充分間距去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而這樣積極參與世界的動作,似乎使自己更完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