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李石樵特展
李石樵社會寫實風格中的顯與隱
策展人│白適銘(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被譽稱為「畫壇萬米跑者」的畫家李石樵,一生秉持不斷超越自我及時代種種限制的執著與專業精神,創作不輟,展現堅毅的生命耐力與多變的藝術活力。除了來自出生地新莊豐富的背景養分之外,其生涯藝術脈絡的開展,與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時期,受教於石川欽一郎門下、接受現代美術的啟迪,關係最為緊密。在良師益友的指導及帶動下,透過頻繁的寫生踏查活動,李石樵不僅逐漸增進其對眼前事物的觀察、理解及描繪能力,更因此得以深入北台灣的自然、人文及社會環境,進而與土地、民眾及歷史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與認同基礎,為其日後波瀾萬丈的藝術人生,開啟非凡而精彩的序曲篇章。
基於在藝術上的早慧才華與持續努力,北師畢業前夕即以〈臺北橋〉一作入選首屆台展,為其邁向藝術家之路鋪墊根基。此次入選,更加堅定其遠渡日本深造的決心,其後如願進入東京美校西洋畫科,接受岡田三郎助、藤島武二等名師的正統指導,並受諸多在野美術團體的前衛啟蒙,為其創作生涯開創獨立、成熟且充滿辯證可能的嶄新階段。美校的嚴謹訓練雖為其打下穩固的具象寫實基礎,然而愈加旺盛的表現慾望,促使其逐漸從凝滯沉重的學院形式主義,走向帶有隱喻、象徵、關懷甚或批判社會現實的大膽嘗試,此時代表作〈林本源庭園〉更不負眾望地入選帝展,為其藝術人生開創第一個高峰。
帝展或台展等接二連三獲得榮譽的耀眼成果,除為其建立卓著聲名外,扎實平穩、色彩鮮明的人像風格,更廣受台灣鄉親的喜愛與關注。人物畫雖為學院常見的繪畫類型,不過卻可謂其用來彰顯社會責任、反映時代精神最重要的媒介。從戰前到戰後,戰爭及急遽的政權轉移,特別對他們這一代台籍畫家造成莫大陰影,尤其在國族認同及土地意識的衝突上最為明顯。面對風雨飄搖的戰後政局,李石樵關注的並非自身安危,而是生靈塗炭的無辜群眾,他認為脫離民眾無法理解藝術,畫家應為人民前鋒、守護民主主義,提倡「美術和文化亦應屬於民眾」、「放棄製作徒然外觀美麗的作品」、「創作出有主張與意識形態的作品」等前進思想,藉以銜接世界潮流。
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學院主義,到走向社會前線、擁抱群眾的自我實踐,一如〈市場口〉、〈建設〉所見,關心民瘼、體恤民情的赤子之心,為李石樵後半期的創作歷程,開啟超越族群及階級對立的論述可能,家人、友朋、人民、國家等由小我到大我,其筆下的人物圖像,反映在衝突斷裂中尋求對話融合的時代印記,儼然台灣百年歷史變遷的真實縮影。從美感到社會、自由到壓抑、抵抗到平靜,李石樵充滿劇烈變化的繪畫風格,透過人物、風景及靜物等主題,多元運用寫實主義、印象派、立體派及抽象結構等不同手法,創造出自在變幻、色彩斑斕的無數精彩佳作及藝術天地,彷若在明快與幽闇、獨奏與和弦等不斷交響共鳴下所譜出的不朽生命旋律。
展覽日期:2019/6/8-8/18
展出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展覽室
展覽網址:https://www.ntmoa.tw/onlineexhibition/onlineexhibition_108/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立美術館
